官方7*24小时热线:400-009-8986
首页 > 互动社区 > 每日好文 > 安太医 - 有没有听说过“肝肾同源”?

安太医 - 有没有听说过“肝肾同源”?

时间:2022-08-31 来源: 作者: 点击: 658次

大家都知道肝肾同属五脏六腑,好像还有些关联,但是具体的并不清楚。其实从古代开始就有肝肾同源的说法了,两者总体来说是相辅相成,相生关系的。

根据天干、地支和五行、五脏的配属关联角度来说“肝肾同源”,对其肝属木为子,肾属水为母。

《圣济总录》中记载“肾主腰,肝主筋,筋聚于膝。若肾脏虚损,肝元伤疲,则筋骨受病,故腰膝为之不利。”阐释肝肾的相生关系被打破,水木不能相生后的诸多不利。清代陈士铎在《石室秘录》中提到: “肾生肝也,肾之中有火存焉,肾水干枯,肾不能生 肝木矣,火无水制,则肾火沸腾……水足而熄,肾 不克木,而反生木矣……至于肝为木脏,木生于 水,其源从癸。”说明肝与肾的母子关系密切, 犹如水为木之源,水源不竭才可根深叶茂。

 

中医藏象理论认为,肝主藏血,肾主藏精,肝与肾的生理关联亦体现在精血互化方面,肝肾同源亦称为“精血同源”。

清代张璐在《张氏医通·诸血门》中明确提出 “气不耗,归精于肾而为精,精不泄,归精于肝而为清血。”徐文弼在《寿世传真》中提到:“人身液化为血,血化为精。”说明精血同源于水谷精微,肝血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,肾精亦有赖于肝血的滋养。即精足血自旺,血旺精自足,精血可相互资生转化,进一步体现肝肾同源的理论。

同时精血消耗则是衰老的病理基础,正如《格致余论·养老论》中所说:“人生至六十,七十以后, 精血俱耗……头晕目眵,肌痒尿数,鼻涕牙落…… 未风先寒,食则易饥,哭则有泪,但是老境,无不如 此。”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衰老、精血亏虚不无关联,肝藏血,肾藏精,肝肾同源,两者同盛同衰,故此类疾病与肝肾两亏病机关系密切,同时,由此衍生出肝肾同治的治法方药在临床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
肾藏精,肝主疏泄,藏 泄互用即为肝肾在机体生殖功能方面发挥协同作用。

元代朱丹溪在《格致余论·阳有余阴不足论》 中提出:“主闭藏者,肾也;司疏泄者,肝也。”肾中精气是促进人体生长、发育、生殖能力的重要基础。肝主疏泄,调畅全身气机,男子精液排泄通畅的重要保证。中医学认为,男性与女性的正常发育、生殖功能实为肝肾疏泄与闭藏功能协调互用的结果。

上一篇: 男性外用延时喷剂算的上是智商税吗? 下一篇: 安太医 - 男性壮阳补肾科普(下)
【返回列表】